【简讯引用晋江子江中学公众号部分内容】2025年8月24日,由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主办,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与子江中学共同承办的“2025年秋季晋江市初中英语新教材培训会”在子江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。这场面向全市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,以“新课标引领下的教材革新与教学实践”为核心,通过专家解读、课例研讨、技术赋能等环节,为新学期英语教学转型提供了系统性方案。
一、课标引领:新教材编修的理念与实践突破
上午,湖南师范大学朱小舟教授作为科普・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编委会核心成员,以“从知识本位到素养育人的范式转型”为题展开解读,揭示了新版教材三年修订的革新要点。
(一)价值重塑:本土化人设的育人逻辑
朱小舟教授介绍,新教材的主人公全部实现本土化。这一调整涉及每句对话、每个场景的重构。例如,七年级教材植入“高铁建设”“航空航天”等单元主题,通过“中国桥”“中国车”等内容,让语言学习承载文化传承使命,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,体现了教材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定位,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。
(二)结构革新:螺旋递升的内容设计
新版教材在结构上从“线性排列”变为“螺旋上升”,将旧教材的22个单元重组为33个单元,遵循“知识点螺旋递升”原则,并注重小初高内容的衔接。朱教授以七年级第一单元“Let’s be friends”为例,介绍了“主题探究+复习巩固”的单元模式,构建“输入-内化-输出”的语言实践链。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教材“孤立语法点”的编排方式。在内容呈现上,新教材首次提出“语言+5+3”概念体系,将传统的语音、词汇、语法拓展为包含语用、语篇的完整体系。语法教学摒弃“先行讲解”,改为“在语境中习得”。数据显示,七年级语篇字数从旧教材的281词微调至272词,但话题深度提升40%,词汇复现率提高35%,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。
二、技术赋能:AI与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
下午,泉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曾桂林以“AI赋能教学・衔接助力成长”为主题,为教师破解“新教材使用”“小初衔接”“技术应用”三大教学痛点。
(一)智能工具:教学新基建
曾老师以国家“推进教育数字化”政策为切入点,强调AI在英语教学中是提升效率的“超级助手”。他现场演示了Deepseek等工具,展示AI如何从“what(主题内容)、why(写作意图)、how(文体特征)”三个维度,对七年级下册“Better Together”单元听力文本进行分析,生成包含主题意义、语言特点、文化内涵的分析表格。在资源生成方面,曾老师以旧教材“美食节”对话课为例,设计了“三听分层任务”,并借助AI生成可视化图片、思维导图与互动小游戏。
(二)小初衔接:词汇语音过渡体系
针对新教材“非零起点”带来的衔接难题,曾老师提出“语音先行、词汇分解”方案。他梳理出七年级上册437个词汇中77%属于小学二级词汇,按元音发音归类为六大类,分解至每周教学任务中。利用AI生成英文说唱儿歌,搭配播客教唱与网页单词PK游戏,使语音学习融入日常。针对小学书写断层问题,曾老师使用“魔方格”工具辅助26个字母书写教学,并通过ChatGPT生成连续性家庭场景图片,在“家庭成员介绍”情境中操练人称代词,既解决了书写规范问题,又传递了“家务分担”的育人价值。
三、协同创新:从理念到实践的行动指南
培训会尾声,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员许瑞莲老师作总结发言。她要求教师们明确三大行动方向:一是建立“老带新”AI互助小组,新老教师分别发挥应有作用;二是各校在开学首月完成“小初衔接”学情调研,灵活调整衔接内容与时长;三是关注教材中“金钥匙”板块的使用,将隐性思维训练显性化。她强调,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应以此次培训为起点,在教学转型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卜小兵老师,为参会教师介绍了丰富的教学资源,例如:下载同步课件和教学案例设计的“仁爱教育官网”如何下载;收看专家培训内容的“仁爱云讲座”;数字化教材的“仁爱英语小程序”;教育部指挥教育平台的“课例”和“电子教材”等内容。
本次培训会为晋江市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全新动力。相信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引领下,全体教师必将凝心聚力,将培训成果转化为高效、生动的课堂实践,共同开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新篇章,谱写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!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